港口安全是无尽的拉格朗日中基地防御的核心环节,直接关系到资源储备与舰队生存能力。提升港口安全性需从建筑升级、舰队布防、技术研究三个维度同步推进。优先将港口建筑升至当前基地等级允许的最高水平,尤其是通用港口和资源港口,其等级直接影响舰船停泊容量与防御火力。确保军事港口与基地防御系统的等级同步提升,以解锁更高级别的防卫机库和近防武器。建筑升级过程中需合理分配金属、晶体等资源,避免因资源短缺导致防御链断层。
舰队布防是港口安全的动态保障措施。建议在港口周边部署至少两支满编舰队,一支专注于防空(配备防空型护航艇或战斗机),另一支侧重对舰火力(以战列巡洋舰或驱逐舰为主)。封锁功能需充分利用,消耗20策略点在港口关键区域设置封锁圈,需确保封锁舰队由5艘以上舰船组成且包含高速侦查单位。若基地位于小行星带等高危区域,可额外增派工程舰建立前哨站作为预警缓冲带,前哨站需配备基础防卫设施并定期维护。
技术研究对港口安全的加成具有长效性。重点研发蓝图中的护盾发生器、能量吸收装置等防御模块,优先强化战列巡洋舰的装甲系统与维修无人机效率。基地防御系统的技术线需优先点满防卫机库扩容和自动维修协议,前者可增加防卫战机数量上限,后者能缩短舰船维修周期30%以上。定期检查研究协议中的被动增益效果,例如曲率干扰场能降低敌方舰队曲速航行突袭港口的成功率。
保持港口仓储资源量不低于安全阈值(建议金属储备维持在升级需求的1.5倍),避免因资源枯竭导致防御设施停摆。通过采矿平台与前哨站的资源对接功能,将采集效率提升25%确保战时资源补给通道畅通。电子货币需优先用于购买动员令加速防御设施建设,而非过度投入舰船生产。
协作防御能显著提升港口抗打击能力。加入活跃联盟后,及时与盟友共享港口坐标并建立联合防卫协议,利用联盟成员的增援舰队突破单支舰队指挥值限制。当港口遭受攻击时,可调用联盟共享的预设模组快速修复受损舰船,同时触发联盟求援机制获得即时支援。需注意,增援舰队会强制转换为普通航行模式,因此最佳增援时机应选择在敌方主力进入曲速航行阶段前。
监测与调整是维持港口安全的长效机制。定期通过战略地图分析周边势力动态,对频繁出现在港口20AU范围内的敌方舰队保持警戒。若发现基地位置处于高冲突区域,可在240小时冷却期结束后启动迁移程序,将港口转移至同盟控制的资源区。迁移前需确保前哨站指挥中心达到5级,并预留至少3艘空闲工程船执行迁移任务。日常维护中,建议每48小时进行一次防御效能评估,根据战报数据调整舰队编组与技术研究方向。